一个约500人的微信群中,竟有三四百人都是骗子的小号。他们通过操纵大量微信小号在微信群内充当“托”,诱骗受害人下载涉诈APP……9月14日,晋城市公安局向社会发布信息,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炒群引流”模式的新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
近日,晋城阳城网安部门在侦查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张某妮自2023年起,通过微信群接收上线人员下发的“炒群”任务。作案时,张某妮在指定的刷单微信群内充当“托”和“雷”的角色,使用精心制作的“虚假网图”和“PS到账截图”等方式,让群成员相信这些赚钱机会真实可靠。这些骗局最终目的是引诱被害人下载涉诈APP,为诈骗团伙实施进一步犯罪创造条件。
经查,张某妮累计实施“炒群”行为百余次,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此外,她还使用自己的“欧易”账户为其他下线人员结算工资,资金流水约4000余USDT,折合人民币3万余元。犯罪嫌疑人张某妮在接受调查时,描述了该团伙的运作模式:“我们主要是负责‘炒群’的,就是在群里面制造气氛,让人感觉很容易赚钱。”
据警方介绍,诈骗团伙成员通常每人操控多个小号,以不同身份在群内存在。“‘炒群’的每个人基本上都有两三个、三四个自己的小号,就是以不同的身份角色在里面存在。”张某妮供述。令人震惊的是,在一些案例中,一个约500人的微信群中,有三四百人都是诈骗分子自己的小号,只有百人左右是真实的潜在受害者。诈骗分子直言不讳:“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天天忽悠他们投钱。”
展开剩余46%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妮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警方强调,“引流”是电信诈骗的“前菜”,很多人因为反诈意识不强,被引流进诈骗旋涡。有的不慎被骗,钱财损失惨重;有的抵不住诱惑,成为诈骗分子的引流工具人;更有甚者,明知境外电诈集团的诈骗意图与诈骗套路,依然帮助“炒群”引流、深度参与,成为共犯,最终害人害己。在此,警方提醒广大网民,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利用人们的贪念和心理弱点。从“扫码送鸡蛋”到“炒群引流”,诈骗分子始终在寻找新的诱饵。为此,当遇到邀请进群、刷单返现等情况,务必要高度警惕,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轻易添加来路不明的好友,不要轻易下载来路不明的APP,不轻易汇款、充值,谨防电信诈骗。更不要心存侥幸,成为诈骗犯罪的“帮凶”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生活中遇到扫码免费领礼品、转发兼职广告、拉人进群等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转发的信息很可能是诈骗信息,不要间接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
来 源: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辛戈
责任编辑:秦小茜
校 对:辛 云
值班主任:费 煜
值班编审:张临山
发布于:山西省曼雅配资-配资炒股开户官网-炒股配资官网查询-10倍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