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岛内“大罢免”第一轮投票结果公布,无一成功。不仅针对24名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罢免均以失败告终,连因助理风波早已被停职的新竹市市长高虹安,其不同意票也远高于同意票。这场民进党从去年两项选举结束后就开始酝酿的“翻身大计”,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8月23日还将迎来第二轮7位民意代表的罢免投票,但民进党及赖清德的盘算已基本落空。
由于岛内民意代表任期内只可以被罢免一次,这些遭受罢免威胁的蓝营民代获得了两年的“保护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岛内政治纷争会就此消弭。相反,新的冲突和对抗还在等待他们解决。在罢免投票直播的评论区,岛内网友除了关注罢免结果,更关心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关税问题等民生议题,这将进一步加剧岛内政治内耗。
岛内所谓的“罢免”原本是用以监督不适任的公职人员,但在当前的政治对立背景下,却成为了攻击不同意见者的工具。因为没有选赢,就利用比选举门槛更低的“罢免”这一漏洞试图拉不同阵营的人下马,这种行为显然不是出于公义,而是“输不起”的表现。这也凸显出岛内所谓的“民主”已经演变成纯粹的民粹政治。
这次“罢免”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让已经掌握行政资源的民进党全面掌控立法机构,是一场荒谬且毫无正当性的行动。即便在绿营内部,也有很多不同声音,尤其是与赖清德不同派系的人参与并不积极。由于正当性不足,无论“罢团”的宣讲还是赖清德亲自下场的行为,都发生了大量翻车现象。赖清德的表现也暴露了其个人偏执狭隘、毫无器量的特点。
岛内政治对立严重,选举早已变成“负面选举”,候选人很少去宣传自己的民生政策,而更多的是攻击对手的私德,抓住对方的负面新闻,相互比“泼脏水”。这次“大罢免”更是赤裸裸的“仇恨动员”,为了动员民众参与投票,无所不用其极地放大对手的仇恨值,造谣与猎巫司空见惯。在这种情绪裹挟下,罢免期间岛内街头冲突不断,不同意见者势如水火。
虽然过去岛内也是“选举政治”,但很多人在选举后会恢复到平常生活,平时也会刻意避免讨论政治,以免产生争执。但这次“大罢免”使得政治分歧变成了不分青红皂白的“随机猎巫”,甚至因为在街头自拍或口音问题都会被所谓“青鸟”(赖清德年轻支持者的称呼)当街质问。最近已退休的岛内名嘴刘宝杰也爆料称,他在街头拍照时也被“青鸟”质问,感叹台湾怎么变成这样。
与过去岛内的街头运动多由知识分子、学生群体主导不同,这次“罢免”运动的领衔人以一些过气“网红”为主,他们缺乏基本的政治素养和文化底蕴,个人过往经历也劣迹斑斑。因此,当他们在街头大声喧哗时,岛内民众很难认同。但这些“罢团”的领衔人却让这场运动变得类似传销活动,被卷入其中的人不敢有异议。投票前夕,他们推出所谓“百工百业挺罢免”的活动,让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出来表态支持“罢免”。而“罢免”的结果也暴露出这些所谓“成功人士”的水准与认知。
这次“罢免”失败,并不代表这些人会退出政治。相反,因为失败,绿营内部的清算和纠责马上开始。极端派的声音依旧占据主导,他们会指责温和派配合度不高,而不反省自身是否该发动这次“罢免”。明年的“九合一”选举中,“罢团”中的积极分子可能会与民进党现有的政治势力展开更加激烈的争权夺利。对赖清德而言,他以少数民意对抗台湾主流民意,未来可能还会以民进党内少数派对抗民进党本身。
尽管这次“罢免”失败,赖清德可能并不会认账。实际上,在“罢免”期间,民进党党团召集人柯建铭就放话将以司法手段对付蓝白阵营的民代和非绿媒体。这一年中,民进党确实滥用司法手段清算对手。所以对岛内来说,这场“罢免”虽然以惨败告终,但谁知道他们还会在什么地方再放一把火。
曼雅配资-配资炒股开户官网-炒股配资官网查询-10倍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